新聞資訊
新聞動態
資訊詳情
關于我單位參與提名2020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的公示
各相關單位:
根據《省科技廳關于2020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蘇科成發〔2020〕99號)文件要求,現對我單位參與提名的項目《微生物礦化技術及在土木與環境工程中應用》進行公示,公示內容包括項目名稱、提名單位、完成人、完成單位、主要論文、主要知識產權等。公示期為2020年5月7日-2020年5月13日,公示期內對公示內容持有異議的,請以書面形式實名向我單位反應,并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異議不予受理。公示內容詳見附件。
聯系人:李偉
聯系電話:18100609563
附件:
2020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公示內容
一、項目名稱:
微生物礦化技術及在土木與環境工程中應用
二、提名單位/專家
江蘇省教育廳
三、完成人排序及其貢獻
1.錢春香:主持項目整體技術創新,對創新點1、2、3均有主要貢獻,創建了微生物礦化的工程應用基礎,研發了環境治理和建設工程自防護微生物礦化技術,獲得與該項目相關的授權發明專利23項,制定產品標準6項,協助成果產業化和應用。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70%以上。
2.詹其偉:參與項目技術研發與成果推廣應用,對創新點1、2、3有重要貢獻。研發了微生物功能組分生產方法及自修復混凝土和微生物礦化沙土的規?;瘧眉夹g,協助開展項目成果提煉。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制定產品標準1項,發表學術論文15篇,獲成果鑒定。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100%。
3.榮輝:參與項目技術研發,對創新點1、2、3有重要貢獻。揭示了微生物礦化機理、影響因素及規律,參與研發了沙土固化技術和裂縫自修復技術。獲得與該項目相關的授權發明專利10項,發表學術論文14篇,獲成果鑒定。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100%。
4.熊吉如:與東南大學共同開展結構性能與裝飾功能一體化裝配式建筑部品研發,開發了大型3D打印制模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將項目成果推向工業化生產與推廣應用,對創新點3有重要貢獻,獲教育部科技成果鑒定。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50%以上。
5.鄭春揚:與東南大學共同立項開展抗泛堿清水混凝土制備技術、功能組分、清水混凝土脫模劑、抗泥型聚羧酸減水劑等研究,對創新點3有貢獻,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編制了產品標準1項。將成果推向工業化生產與工程應用。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50%以上。
6.巫亞明:與東南大學長期合作并共同立項研究預制裝飾水泥基材料和現澆清水混凝土制備技術及相應化學外加劑,開展微生物功能組分與外加劑的相容性研究,并推進抗泛堿水泥基材料的生產和應用,對創新點3有貢獻。編制產品標準1項。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40%以上。
7.曲軍:與東南大學長期合作并共同立項研究預制裝飾水泥基材料和現澆清水混凝土制備技術及相應化學外加劑,開展微生物功能組分與外加劑的相容性研究,并推進抗泛堿水泥基材料的生產和應用,對創新點3有貢獻。共同發表論文3篇,獲成果鑒定。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40%以上。
8.李敏:參與該項目實驗室建設、負責實驗室管理,參與自修復混凝土研究、數據整理和部分成果的推廣應用,共同完成973計劃課題、江蘇省六大人才創新團隊項目,共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同獲成果鑒定,對創新點3有貢獻。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50%以上。
9.李麗:參與項目技術研發,對創新點1、2有貢獻。研究了微生物誘導礦化產物沉積過程,研發了微生物礦化鈍化重金屬技術,同時協助該項目研究成果在實際工程中大規模應用。發表與該項目相關的學術論文11篇,獲成果鑒定。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60%以上。
10.張旋:參與項目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應用,對創新點3有貢獻。研究了微生物自修復水泥基材料,編制產品標準1項,出版專著1部,協助該項目研究成果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100%。
11.羅勉:參與項目技術研發與成果推廣應用,對創新點1、3 有貢獻。研發了礦化微生物及其芽孢的制備方法,在此基礎上研發了微生物自修復水泥基材料,獲得了微生物自修復劑及制備方法。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制定產品標準1項,發表學術論文5篇,獲成果鑒定。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100%。
四、完成單位排序及其貢獻
1.東南大學:牽頭組織和實施項目技術研發,創建了微生物礦化的工程應用基礎,研發了應用于環境治理和建設工程自防護的原創性微生物礦化技術。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3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5篇,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產品標準6部。協助企業將研發的技術和產品投入生產與應用,在鋼渣處置、揚塵治理、土壤重金屬鈍化等環境治理領域與水泥基材料自修復自防護等方面獲得80余項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2.江蘇省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牽頭單位共同承擔完成江蘇省交通產業化項目兩項,負責發布該項目技術標準6項,承擔項目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揚塵治理、鋼渣處置、自修復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技術在鹽城市范公路南延工程、南水北調東線九圩港船閘工程、南通市通啟路高架等重點建設工程中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和環境效益。應用工程成功問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及全國市政金杯示范工程。
3.南京倍立達新材料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結構-裝飾功能一體化預制混凝土制品的研發、生產與推廣應用。主編江蘇省地方標準《裝配式纖維增強水泥輕型掛板圍護工程技術規程》,參編國家行業標準《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基材料(GRC)建筑應用技術標準》,開發了大型3D打印制模技術,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現項目成果的轉化與工程應用,在上海音樂學院歌劇院、浙江余杭文化藝術中心、美國塞班等國內外重點工程建設中應用效果好,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4.西卡(中國)有限公司:在該項目中,資助開展裝配式建筑部件混凝土及外加劑、清水混凝土制備技術和功能組分的研究、生產與推廣應用,共同發表學術論文10篇。參與編制了《預制混凝土外掛墻板應用技術標準》《預制混凝土用外加劑》行業標準。將研究成果進行轉化,并在重慶西客站、青島地鐵R3線等重點工程中推廣應用,應用效果好,廣受好評,支撐重點建設工程獲魯班獎等國家級大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5.江蘇奧萊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該項目中,資助開展抗泛堿清水混凝土制備技術和功能組分研究,制訂《清水混凝土外加劑》產品標準,并研發了清水混凝土脫模劑、抗泥型聚羧酸化學外加劑等配套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將項目成果在杭黃高鐵、濟青高鐵等重點建設工程中推廣應用,應用效果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6.江蘇科技大學:參與項目技術研發與成果推廣應用,研發了微生物功能組分生產方法和微生物礦化沙土的規?;瘧眉夹g,針對揚塵治理開展了工程應用研究,并協助開展項目成果提煉。申請與該項目相關的國家發明專利4項,共同發表學術論文1篇。
7.天津城建大學:參與項目技術研發,參與研發了沙土固化技術和裂縫自修復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8項,發表學術論文7篇,協助該項目成果產業化和工程應用。
五、主要論文目錄
六、主要知識產權目錄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